如何评价阿根廷夺得2022年世界杯冠军?

核桃 298 0

为什么这么多人喜欢阿根廷足球队?

阿根廷足球本身是具有极大魅力的。

隔壁巴西的足球虽然好,可是对足球的贡献程度很怀疑能比得上阿根廷。

上古大神镇楼

这位上古大神如今仍然健在

他叫梅诺蒂,不但是78年阿根廷队夺冠的功勋教练,而且还是巴塞罗那的名宿,在克鲁伊夫之前。

至年执教巴塞罗那队

另一位上古大神

86年的功勋主帅卡洛斯比拉多尔

352阵型的创始人,也是大巴流的祖师爷

下一位大神

马塞洛贝尔萨

虽然带阿根廷国家队的成绩不是很好

可是他的战术理念影响了当今足坛

而且他率先发现了马斯切拉诺

个人觉得他是加强版的范加尔,范加尔的进攻理念在贝尔萨面前是小儿科(不服就让范加尔带毕尔巴鄂和马赛试试啊,看看能不能带到贝尔萨那样)

这三个人都深刻的影响了足球这项运动的发展历史。

另外不得不说一下佩克尔曼

年阿根廷青年军黄金一代的缔造者

虽然06年他的球队被东道主德国队淘汰

可是他在国家队主帅时发掘的梅西如今的成就就无须赘述了

而且,如今的哥伦比亚,可以说是佩克尔曼一手缔造的

当谈论上古神兽时

我们可以讨论马拉多纳,还有他身边的皇马名宿巴尔达诺

当谈论90年代的球星装资深时

我们可以甩一脸

贝隆巴蒂雷东多阿尔梅达西蒙尼克雷斯波

哦对了,说阿根廷20年来只有一个好腰马斯切拉诺的那些人你们放学别走

看看阿尔梅达蜀黍和西蒙尼老板不打残你们的

新世纪我们有里克尔梅艾马尔坎比亚索萨穆埃尔这一批

还有万年小将萨内蒂,虽然萨队退役了

虽然也很欣赏小罗然而丝毫不羡慕,因为我们有小丑

虽然欣赏卡纳瓦罗可是也不羡慕,因为我们有阿亚拉

如今阿根廷教练也是有不少

美洲杯8强6个阿根廷主教练

而且西蒙尼和波切蒂诺在欧洲混的很开

希望阿尔梅达也可以成为一个好教练

当然,如今阿根廷足球的名片毫无疑问是莱昂内尔梅西

从追风少年成长为世界足坛的统治者

在今年的美洲杯上梅西发挥出色

明年的美洲杯与奥运会

期待他更加优异的表现

顺便也希望小马哥(马斯切拉诺)成为唯一一个拿过三块奥运会金牌的男足运动员

你是怎样看待阿根廷足球的?

朋友们好,我是图述数说,一个喜欢做地图的小微UP主。

梅西带队的阿根廷队在卡塔尔捧起了大力神杯,这是他们第三次问鼎世界杯的冠军。“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阿根廷足球的起源是什么?又形成了何种风格呢?

先说结论,阿根廷足球在历史上是通过对一项源自英国的运动——渐进式地克里奥尔化而形成的。

注:“克里奥尔化”在本文参考文献中的原文是creolisation,大致意为欧洲的文化与殖民地文化混合与杂交后产生的新的变化,对阿根廷来说,大致就是土生白人的文化。

一、足球运动的引进

自年在英国人的侨民社区出现第一场比赛以来,阿根廷足球在三个平行领域得到了发展:

a. 英国社区的学校,以大都市的学校为代表,将足球纳入体育教育的实践,它在一定程度上还实现了社区的隔离。

b. 虽然第一批社会和体育俱乐部属于英国侨民,但这些俱乐部很快就被阿根廷的统治阶级所模仿,他们很容易受到英国人的影响,并羡慕地培养出逼真的模仿者。语言是这种模仿的一部分,英语曾经在阿根廷的上流社会中具有支配性的地位,以英文命名的阿根廷足协(Argentine Association Football League)初创于年,后来在年重建;直到年才被改为西班牙语的阿根廷足球协会(Asociación del Fútbol Argentino)。

c. 企业为其员工成立俱乐部的时间比其他两个领域要晚,首次尝试是出现在年。然而,这些俱乐部的扩张很快,并成为阿根廷足球发展的增长轴心,其原因是中产阶级的出现:由于欧洲移民的影响,阿根廷社会的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俱乐部被组建,而且它们主要基于特定的社区或空间,并非与职业相关。

注:这一点与英法早期的很多俱乐部不同,例如曼联的前身牛顿希斯与铁路工人相关,朗斯则与矿工相关。

二、克里奥尔的兴起

年,足球的普遍扩张在足协的建立中得到巩固,该协会很快就成为一个官僚体制结构。主席们依次为:沃森·哈顿(Alexander Watson Hutton 苏格兰人)、阿尔弗雷德·博伊德(Alfredo Boyd)、查尔斯·威伯利(Charles Wibberley)和弗朗西斯·切瓦利埃·布特尔(Francis Chevallier Boutell 英格兰人)。年,阿根廷人弗洛伦西奥·马丁内斯·德·霍斯(Florencio Martínez de Hoz) 成为足协主席,这表明阿根廷足协的发展方向发生了部分变化——用本土出生的人来取代侨民,并确认了西班牙语作为协会的官方语言。

阿根廷联赛的第一批参与者是前文所述三大领域的俱乐部和学校,而无论是球队还是球员的名字,都表明他们是英国集体的成员。年,苏格兰人沃森·哈顿(Watson Hutton)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开设的中学赢得了联赛冠军,但同时不得不改名:因为联赛决定,参赛的高中必须放弃原来的名字,以避免将球队作为商业宣传。球队成员选择了“校友(Alumni)”这个名称,在-11年间,“校友”完全统治了阿根廷足球,他们赢得了所有的冠军,除了年和年(由贝尔格拉诺竞技队赢得)。年,英国社区的基尔梅斯竞技俱乐部(Quilmes Athletic Club),赢得了联赛冠军。

年,冠军由竞赛俱乐部(Racing Club)获得,这是一支由一群来自阿维拉内达(Avellaneda)工业区的年轻人组成的球队,其队名是根据法国的巴黎竞赛而来。

在历史的叙述中,一般认为竞赛是阿根廷足球的第一个拥有克里奥尔属性的冠军俱乐部,他们在20世纪的第2个十年间主导了各项赛事,这一时期也是阿根廷足球的关键时刻,校友俱乐部被解散了,足协纳入了大量由阿根廷本地人组成的新球队,其球员往往是意大利和西班牙移民的儿子。这标志着英国侨民参与足球运动的结束,他们开始在橄榄球运动中寻求优势地位。

三、国家风格的建立

新的球队不仅用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取代了英语名称,而且还取代了整个阶级和意识形态的体系。寡头政治被新形成的大众阶层所取代,但英国的绅士之风也被取代,“男子气概”的概念被创造出来。

但同时展开的是关于阿根廷民族认同的辩论——由于19世纪末来自南欧的大量移民,阿根廷民族认同陷入危机。而从事体育运动,尤其是团队运动,可以帮助建立真正的“国家概念”,并强化国家统一的象征性认知,因为各省最好的球员可以到布宜诺斯艾利斯来继续他们的职业生涯。此外,在与其他球队竞争时,团队运动使不同的风格成为可能,并进而创造出不同的“国家风格”。

注:如果说巴西队的国家风格是“桑巴”,西班牙队的国家风格是“Tiki-Taka”,德国的国家风格是“纪律性”,那么阿根廷队的国家风格到底是什么呢?(不使用克里奥尔这个舶来词)

人们可能会认为足球风格是完全想象出来的,但是,一般来说,风格是通过与其他风格的比较而形成的,在年至年的15年中,从阿根廷从英式风格到克里奥尔风格的转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特索里里(Tesorieri)、蒙蒂(Monti)、奥尔西(Orsi)和塞奥尼(Seoane)等人是初创时期的核心人物。

需要注意的是,阿根廷的克里奥尔风格不同于巴西的“熔炉”,其核心是本质主义和自然化——一个阿根廷的克里奥尔球员往往生来就如此,而不是被制造出来的。而这一风格,并不仅仅由阿根廷的媒体建构,英国媒体也参与其中。

英国的《标准报》(Standard)曾在-14年间报道热刺、埃弗顿、斯温顿和埃克塞特等球队对阿根廷队访问,英国记者不断地在英国人的战术意识、纪律、方法、力量和体力与阿根廷人的敏捷和精湛的打法之间建立起对立。例如他们曾报道埃克塞特的教练对阿根廷球队的评价:"阿根廷人在运球方面很聪明,速度也很快,但其的弱点是他们是个人主义者,并试图让自己在他们的同伴之上发光。他们永远不会取得真正的成功,除非他们认识到需要11个人才能进球"。

注:不得不说,阿根廷确实喜欢单核带队的“球王模式”。

而英国(英格兰)也自此成为阿根廷足球最主要的“他者”:世界杯的“世纪大劫案”、世界杯的“上帝之手”与“世纪进球”、世界杯的西蒙尼与贝克汉姆,英阿之间的争议从未停息,甚至已经不局限在足球场上。

主要参考文献:

Alabarces, P., Zucal, J. G., Moreira, V., Garton, G., & Hijós, M. N. (). Argentina. In De Waele, J. M., Gibril, S., Gloriozova, E., & Spaaij, R. (Eds.). The Palgrave 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football and politics (pp. 469–484). London: Palgrave Macmillan.

以上是@图述数说“读书计划”的第8期内容(上一期是《法国足球断代史》),欢迎您的评论点赞与转发,与您一起探索真知!

©️图述数说

阿根廷足球到底怎么了?

阿根廷足球其实不弱,弱就弱在14年世界杯败北后连续两次美洲杯无法夺冠,加上梅西的存在,人们对这支阿根廷期望太大,18年世界杯开赛前知乎上就有人问阿根廷能不能夺冠,可见,大家出于梅西、或过往历史的缘故对这支阿根廷的前景是希望它夺大力神杯的,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阿根廷18年的世界杯表现不算好,但也比德国的的耻辱出局、意大利荷兰的缺席要好的多,而且阿根廷世界杯只输了两场比赛,分别是克罗地亚和法国,冠亚军,怪阿根廷抽签太差,4:3的战绩,跟身价十多亿的法国打成这样,对于阿根廷来说已经是能站着离开了,要是赢了法国才是真的童话。

今年的美洲杯阿根廷输了巴西赢了智利,这阶段的友谊赛,阿根廷赢了巴西平了乌拉圭,表现已经很不错了。

再来看阿根廷的人员储备

首先:阿根廷的锋线储备毫无疑问可以说是近些年来的世界第一豪华锋线,不论是法国的格列兹曼+姆巴佩+吉鲁+登贝莱,还是英国的哈里凯恩+拉什福德等,都难以望其项背,阿根廷现在有梅西+阿圭罗+伊瓜因+迪巴拉+伊卡尔迪,小将有国米的劳塔罗马丁内斯以及马竞10号科雷亚,加上在巴黎打前锋的迪马利亚,还有葡甲踢球的前场万金油阿库尼亚(能踢边锋、中锋、中前卫、后腰、边后卫的万金油)。

除却锋线的辉煌,中场和后防线以及门将位置都是阿根廷短缺的地方,阿根廷中场这些年的新人叫得上的也就热刺队的洛萨尔索了,但也算不上一流,至于后防线的塔里亚菲科技术水平着实一般,奥塔门迪好些,但又当爹又当妈踢的也不自在,至于门将位置上,不提也罢。

这些三条线不统一水平的问题不止阿根廷有,其他南美国家队除了人才井喷的巴西,都或多或少有这些问题,甚至世界第一的比利时在后防上也多少有隐患,但阿根廷的瘸腿实在严重,前后差别太大。

加上梅西依赖和猪足协,阿根廷足球的前景依然不容乐观,甚至于整个南美足球都不太乐观。

如何评价阿根廷夺得2022年世界杯冠军?

阿根廷这次的夺冠,至少说明在国家队实力上,南美欧洲并没有明显强弱之分,两边在风格上有差别,竞技能力上各有千秋-----阿根廷的夺冠证明:在足球的发展道路上,在杯赛这样的场景中,完全可以有另一条足球道路,并不比强调全面整体的欧洲队差。

从个人能力来说,欧洲足球走的是工业化路线。无论哪个行业,工业化的目标都不是打造最好的精品,而是快速大量生产稳定符合要求的产品,足球也不例外。从这个角度去看,欧洲球员在特定位置能力的细化和稳定性上是强于对位的南美球员的,例如说在前锋位置,姆巴佩/罗本等人等一突一射,几乎是固定脚法固定动作,但可以做到机器般的精准稳定,这是哪怕大罗也做不到的。同样在中场组织上,小白哈维等人的纯组织能力也是胜过同时期的。。。额,他们同时期似乎没有什么出色的南美中场。

但为什么南美的球星感觉更加震撼更加有“球王”潜力?这也是“非工业化”带来的结果,或者说更看重球员自由性带来的结果。南美球员相对于欧洲体系培养下的球员,在能力上更具有多面性和灵活性。大罗/苏牙/内马尔等人在前锋属性上,也兼具相当不错的前场梳理能力,巴西的边后卫还以攻击力著称。

为什么会有这些差异,这个问题就不是我能YY回答的了。但如何面对这样的差异来组建国家队,则是南美足球要自己思考的问题,而南美足球各个国家自身情况也不一样,不能完全一概而论,下面聚焦到阿根廷,从阿根廷过去三十多年的折腾来看看如何浴火重生,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人员、正确的战术下等到合适的对手,从而赢得世界杯。

我们分三个方面来讲:阿根廷的战术变化历史、阿根廷的核心短板、阿根廷的改进措施

- 阿根廷的战术变化历史

这次卡塔尔世界杯上阿根廷自己摸索出的道路,仍然是马拉多纳时代球星战术的变种:超级球星组织+大面积强大工兵扫荡+快速攻防转换。这要求四点:

超级球星强悍中后场防守锋线尖刀完成致命一击工兵群体要具备足够的技术能力完成高质量快速攻防转换(注意这不一定是防反)

然而实际上阿根廷在很长时间内并不是照这个思路在建队。我认为可以分三个大阶段来讲一下从94年到年之间发生了些什么:

年~年

94年马拉多纳退出后,尽管老马第二的人选层出不穷,从奥特加到艾马尔到萨维奥拉到里克尔梅到特维斯到阿奎罗以及到梅西,但在国家队层面我认为阿根廷是不打算复制马拉多纳模式的,以98年世界杯以及前面的95美洲杯/96奥运会为代表,贝隆/奥特加/巴蒂等人代表的是更现代化更欧化的全面进攻型球队,这个思路延续到年贝尔萨也没有改变(贝尔萨更加欧化)。佩克尔曼基于青训的做法实际上更加欧化:打造了一支稳定,下限极高的球队(06世界杯那支,以02年世青赛为班底),表面上里克尔梅作为古典前腰似乎很南美,但球队整体传切非常讲究均衡和无球跑动,战术适配强过球员能力(因此06年萨内蒂/萨穆埃尔没能进入国家队),这其实是有点巴萨后来的雏形。

从98年开始到06年或者说08年这10年,阿根廷的欧化改造很难说是成功,因为实际上造成了阿根廷多年无冠的开端(包括多次丢美洲杯,连美洲杯决赛都进不了)。总体来说阿根廷在这个阶段暴露出几个问题:

将自己定位于“全攻全守”,实际上能力达不到,后防天坑从来没解决过,在强强对话时多次成为天才前锋背景板(欧文、罗纳尔多、博格坎普、阿德里亚洛。。。)依靠一大波明星球员,这段时间的阿根廷下限很高,阿根廷风暴的名头就是贝尔萨时代诞生。然而,上限不乐观,无论是贝尔萨还是佩克尔曼,当时都欠缺一线执教经验,战术单一,临场指挥问题严重,导致在多次关键比赛中失败,遇强必败。

最终阿根廷这波长达十几年的欧化浪潮,在连续两次0:3败给巴西后陷入混乱。然后年马拉多纳接手国家队。

~年(马拉多纳教练时代)

年马拉多纳作为国家队主教练的成绩无疑是失败的,我个人认为马拉多纳带来的少许收获包括:

发掘了奥塔门迪,为阿根廷后面10年的防守中后场打下基础(虽然这基础貌似不咋样)用0:4惨败德国警告了阿根廷和所有阿根廷粉丝:阿根廷不适合也不应该学巴西玩堆砌进攻天才的做法

~年(梅西前期)

这段时间包含了两届世界杯,是真正开始围绕梅西建队,足足八年时间,而这八年时间的成绩,至少比前面94~10年8强止步,从未见过半决赛要强。一个世界杯亚军的成绩已经相当不错。

然而亚军毕竟是亚军,梅西和阿根廷都不想做什么无冕之王,因此还是值得反思的。

萨维利亚带领下的阿根廷算是重拾了阿根廷传统:工兵球员+核心组织者。在年的世界杯上,我们可以看到以马斯切拉洛为首的中后场的确一改阿根廷“防守天坑”的毛病,起到了强有力的扫荡作用。大赛防守为王,阿根廷也以此进入了决赛。

但有个问题其实在年没有解决:前场进攻组织。这又分为两个子问题:

年的梅西仍然是前锋踢法,对球队的梳理、节奏的把握、自己的位置感以及如何在中后场帮助球队等方面还不足以支撑一支球队在世界杯强强对话下的要求。不妨对比一下年世界杯上的梅西和年的梅西,年的梅西其实还在努力以“关键最后一传“为目的,但年的梅西则更多了中间的过渡传递,以及在前场对“脏球”的清洗。前场队员的无球跑动。实际上,年的阿根廷前场队员,真正能分担梅西压力的只有拉维奇(迪马利亚不是用来分担梅西压力的,是发挥梅西作用的催化剂)。阿奎罗/伊瓜因等人,无论自己心里有多想配合梅西或者帮助球队,他们自身在俱乐部并不是满场飞奔的角色,是没有那种前场工兵满场跑的踢球习惯的,强迫自己也不可能做到位,所以在年进入淘汰赛甚至在小组赛上,阿根廷的前场进攻是非常的便秘。这和年淘汰赛上多个流畅的前场配合进球形成鲜明对比。

年之后到年的阿根廷延续了的体系和问题,但随着人员年龄老化,进攻无球跑动和后场扫荡能力都急剧下滑,到了年,这套踢法已经不堪与一线强队pk.

本人在之后没有太关注阿根廷,以为就此沉寂了,直到年的美洲杯,才闻之进入决赛,随后看了21年美洲杯决赛下半场。总体感觉是防守一如既往不稳,还是年的体系延续,不过是换了波人。但是惊讶的是迪马利亚仍然保持状态,同时梅西有了在中场对脏球的处理----这带来的是阿根廷在中场55球的拼抢中,在面对巴西的情况下,在我记忆里第一次有了较高的成功率。

世界杯预选赛没看,从过去很多年的教训,我认为预选赛和决赛圈比赛以及淘汰赛是完全不同的东西。

然后就是年世界杯决赛阶段。阿根廷从第一二场被解说说“好像没有一起踢过球”到最后多次打出流畅配合,这必须给斯卡洛尼这位实况里绝不会上场的边后卫教练点赞。在下一节我来结合阿根廷的固有问题谈谈在这次决赛圈比赛中阿根廷的调整。

阿根廷的核心短板

上面说到阿根廷实际上经历了从全面欧化到回归传统打法(球星+工兵+尖刀)的过程。这种传统打法需要很多年的磨合和建设,这个磨合需要围绕这个“超级球星组织“配备真正能发挥作用的工兵。这帮工兵不但能扫荡,还能帮助分担攻城拔寨的工作,同时锋线上还得有“尖刀“能在强强对话时,真正配合超级球星完成进球的责任(对,我说的就是迪马利亚这样的角色)。

同时,足球的思路方向数十年不变,无论是全攻全守还是防守反击还是传控为主或者高举高打。但在具体执行方式上又需要随着足球竞技水平和规则调整而不断调整。同样是球星+工兵的玩法,86年/02年/14年/22年都完全不一样,教练需要在可用人员和具体执行形式上反复思考。

从“球星”这个角色来说,阿根廷并不缺这样的选择。无论是里克尔梅还是梅西,都是当时星球上顶尖球员代表,踢球风格有差异,但如果指望就靠他们一个人能支撑球队获得冠军,那也太小看天下英雄了。

个人认为,阿根廷的真正困难在于以下三个部分:

具有良好传接球能力的工兵群

在过去无数次的世界杯赛中,除了极少两三个前场核心,其他阿根廷球员,从后卫到前锋,停球控球传球简直是三流,简单的二过一都打不好,屡屡被断。还喜欢无人逼抢下那种控球传递,一遇到硬茬(德巴法,以及克罗地亚)就完全传递不起来,简直是难以相信这是南美球队的控球能力(有兴趣的可以对比一下过去几届比赛,不说巴西,就看乌拉圭、智利这些球队,控球传球比欧洲队仍然有明显优势,即便是年巴拉圭对上西班牙,脚下传控也没比巅峰西班牙弱。但换到阿根廷就完全变形,有些传接处理比欧洲二线队还不如)

这带来的问题则是阿根廷前后场的衔接非常依赖“核心”,希望像马拉多纳那样能全场飞奔串联全队,而这显然是梅西或里克尔梅没法去完成的。在阿根廷曾经的欧化过程中,也造就了如萨内蒂、索林这样有较强助攻能力的边后卫,但靠边后卫回避中场衔接的做法,实际上并不能支撑强强对决(巴西就是典型的例子,中场几乎没几个如当年里瓦尔多那样的定海神针)。

在这种情况下,阿根廷在过去的关键比赛中容易陷入两个困局:由于后场缺乏必要的高水平传接能力,缺乏串联角色,快速反击打不起来,年只能防+伪传控,太依赖球星(梅西)个人发挥,年则防也做不到了;关键比赛中,中场容易被切断,球无法顺利输送到前场攻击手脚下,这一点其实在年第一场打沙特和打墨西哥上半场也有体现。

后防上中后卫的绝对对抗能力

中后卫对抗强度不足这点,无论是98年面对欧文/博格坎普,还是这次面对姆巴佩,体现的问题就是当对方强力前锋在禁区附近和禁区内时,阿根廷后卫没有用高大的身躯去阻碍、封堵对方,不能用高个后卫的大长腿干扰对方,而只能寄希望于优秀后卫的快速反应能力、经验和战术执行能力。这比起欧洲球队往往以黑又硬的身高+肌肉+长腿在那里一站就基本可以堵死攻击路线的做法来说,难度太大,因此也是阿根廷在最后20分钟存在致命漏洞的原因(后卫体力下降、注意力衰退+全队组织不及开场)。在很多比赛中,我们都可以看到阿根廷攻到别人禁区后办法很少,需要且必须打出非常漂亮的快速传切配合才能获得进球射门机会(这也变相形成阿根廷足球的魅力,禁区前的配合世界上独此一家),而其他球队一旦靠近阿根廷禁区,那简直是人仰马翻一片混乱,主要寄希望于对手射偏传歪,能否破坏掉基本靠运气。

这可以说也是阿根廷足球的核心短板,至于为什么阿根廷的后卫选材如此艰难,这就不得而知了,也许真的缺乏混血人种是个问题吧。

尖刀选手的存在变数太大

这说的就是迪马利亚。天使+梅西,阿根廷基本必胜,但如果天使上不了场呢?作为边路尖刀,天使要做的跑动、拼抢等累活要比梅西更多,导致的意外因素也更多,所存在的变数的确太大。遗憾的是,无论是当年的阿奎罗还是拉维奇,还是现在的阿库尼亚,都完全无法代替天使的作用。

这个问题无解,但可以弥补。在世界杯淘汰赛上可以看到,在迪马利亚不在场的时间里,阿根廷仍然能保持进球和合理攻势,这必须说是难得的进步。实际上,整个卡塔尔世界杯,阿根廷也重点是对这一个方面进行了改进。

卡塔尔世界杯上阿根廷的改进

这次的阿根廷,改变的主要就是真的重新培养了一支能围绕梅西,且自身具备优秀攻击能力的球队-----注意,尽管世人爱说阿根廷攻强守弱,但是阿根廷的攻击从来没真的强过,这在上面的第二点里已经讲过,过去的阿根廷全队既缺乏穿插跑动,在传切配合上连欧洲二线队都不如,哪有什么“攻击”可言。

对于上述三点问题:中后卫、工兵群、尖刀。阿根廷中后卫问题完全没解决,搞不好还更糟糕了(应该是历届冠军丢球之最)。。。但这次解决了工兵问题,顺带也解决了攻击线问题,也就实现了把尖刀(福将)保留到决赛的战略部署。

这次的阿根廷在中后场体现了一只南美球队应有的传接能力和快速出球能力,在多个攻防转换中,我们可以看到阿根廷后卫是以极快的连续传球+极快球速将球大力传给前场(转播中甚至有砰砰声),而且是低平球。难以置信的是这种非常难处理的高速低平球,除了中前场几位都能较好的控制下来处理,几个边中后卫也都能够快速一脚准确传递,看起来以恩佐、小蜘蛛、麦卡利斯特等人为代表的新一代中前场选手具备了相当不错的实力,在边路、中场的球员都恢复了南美球员本色,能够在高压下不那么好处理的狭小范围内把球传递出来,送到前场形成快速反击。这在从荷兰开始的连续三场淘汰赛面对欧洲一线强队都体现得相当不错。在攻击手段不能说多样化,但快速传切的特色终于又出现了(这个特色真正经典的是94年丰田杯萨斯菲尔德对AC米兰上,阿根廷俱乐部在中前场的小范围传球让ac米兰无所适从。而在阿根廷国家队最后一次出现则要倒退到95年的美洲杯了,随后巴蒂的站桩属性疯狂增加,到了98年世界杯上,禁区前及其他区域的小范围快速传切实其实已经打不出来)

在世界杯第一场对沙特,实际上配合是很差的,仿佛回到了年的阿根廷,攻上去不知道怎么进禁区,防守55球必丢。但在后面比赛里,随着新中轴线恩佐-梅西-阿尔瓦内斯(小蜘蛛)的熟悉度增加,相对于过去马斯切拉洛-梅西-伊瓜因/阿奎罗则一场比一场体现出更强优势。

是的,如果要浓缩阿根廷在-的变化,我认为从马斯切拉洛-梅西-伊瓜因 ==> 恩佐-梅西-小蜘蛛这样的中轴对比很典型。

抛开老化的年不谈,马队固然提供了更强大的拦截和稳定能力,有马队在也许荷兰/法国就完全都不会有翻盘机会,但在进攻的组织、中后场串联,参与前场进攻线这几点上,恩佐的确比俱乐部本职工作是中后卫的马队更强,让阿根廷在中路真正多了一个能激活进攻的发起点。

而小蜘蛛的跑动能力是伊瓜因不及的,真正减轻了梅西压力,疯狂的无球跑动让阿根廷的前场第一次有点可传,有空档可射。这里我个人认为伊瓜因、阿奎罗、巴蒂等人都是欧洲足球工业化模式的受害者,成为了欧洲工业足球模式下的固有产品,跑位、传接、射门一招一式都很固定,在比赛中本能地会跑到自己熟悉的位置(已经被人研究过无数遍),失去了和国家队队友灵活配合的思维和习惯,在变数极大的世界杯赛场上很难靠自己的调整去配合队友,这就导致在过去很多届世界杯上,阿根廷有大把各大联赛射手榜前列金靴,但却很难发挥其作用的情况。而年轻尚未被欧洲足球毒害的阿尔瓦内斯、恩佐等人则完全没有这些流水线产品习惯,登陆欧洲不久,还保留着南美本土的不少习惯,会自己思考自己决策,没有固化的思维模式。

这次恰好都对上克罗地亚,看着巴西的表现,就好像看到了过去的阿根廷,或者说14年的阿根廷。前场并不缺乏有天赋的锋线人员,但每一传一停,看不出来和欧洲球队有什么差异,在处理球上是那么的合理,该传的传,该射的射。。。而对手也知道你什么时候会传会射,就看谁体力好(动作不变形,更快)和执行力谁更到位。相反倒是内马尔最后打出南美传统艺能的禁区前连续二过一。

而阿根廷队克罗地亚的三个进球以及决赛的前两个球,都是南美风格的完美体现。第一个点球,别说南美球队爱搞点球,这也是南美球队传统艺能之一,靠个人突破和快速变向,利用欧洲后卫身高马大动作不够灵敏特点来获得点球(欧洲人不服的话,可以改用灵活的,出脚快而准的小个子后卫嘛,比如当年英格兰也用阿什利科尔来防奥特加。不过,就像阿根廷不喜欢用高大后卫,欧洲人同样也不太会违背自己的传统,毕竟欧洲队伍的高大前锋太多了)

第二个球的快反很有趣,打克罗地亚是一个颇具南美风格的奇葩一条龙,打法国是一个经典快速传切。打克罗地亚这个反击的特点是。。。跌跌撞撞,球权在似丢非丢中成了薛定谔的猫,哪怕接应队员到位也没考虑传过去,进入禁区了也没急于射门,直到面对守门员(可以对比一下决赛中姆巴佩在禁区内的处理,射门的确果断,人人知道他要射,连他射的姿势、位置都能想到,就是拦不住。而阿尔瓦雷斯,丢饼狂魔劳塔罗、迪马利亚等人,很难预料他们在禁区内是射是传还是带,这并不见得好,但是对欧洲队伍的后卫来说其实很难受,这违背了欧洲足球的理念。。。)。打法国这个反击则很典型的快反了,这个反击是个完美的团队合作,也体现了球队磨合的完善。完美的配合,不存在欧洲和南美的差异,是世界的共性,每个球队都期望踢出这样的配合。但世界杯上的南美球队很难踢出来,原因之一就是磨合不够。这个进球体现着阿根廷每个球员对自己的跑位,队友的位置有了完整的理解(我怀疑对克罗地亚的比赛复盘过,因此才打出来这次反击)。

打克罗地亚第三个球是梅西个人能力的体现,就不多说。有兴趣的可以看梅西在已经没有绝对带球速度情况下,是怎么一边观察队友位置,一边利用节奏变化甚至短暂完全放弃冲刺,最后完成这次神奇突破的。我不认为欧洲球员能有这样的处理,从某个角度说,即便是哈维、小白,在没有绝对带球速度的优势下,对这种球的处理都是依靠精准的传球(也有赖队友的跑位配合)来造成威胁,像梅西这样没有速度还能利用节奏变化(极高速和散步速度快速切换多次)去一条线冲入禁区的,可能欧洲球员中只有当年的巴乔有可能做到。

我在过去多年都是煤黑,即便打完荷兰之后,我也只是觉得梅西发挥了正常串联作用。但在看了克罗地亚第三个进球后,我意识到我看到了瓦尔德拉马+里克尔梅+艾马尔+奥特加的结合体。我曾经多次想象过如果奥特加能有里克尔梅的传球会是怎样,而克罗地亚这场比赛让我的想象变为现实。

阿根廷的改变如何形成

上面是现象,是年这支阿根廷和过去所有世界杯上阿根廷球队的差别。那么这个现象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以前无法形成?

磨合!磨合和熟悉是南美国家对和欧洲国家队的最大差别!欧洲对南美球员越来越早的吸血,南美球员越来越早迁去欧洲,导致南美球队本应具有的特色足球文化和踢法习惯越来越淡薄割裂,在国家队层面则表现为无论是巴西还是阿根廷,在过去的比赛中遇到欧洲人快速奔跑+黑又硬+相互补位的严密禁区防守时无能为力。因为按照欧洲足球的踢法,你只能用更积极的跑动、更周密的战术来扯开空档,方能攻破敌人防线------而这压根不是南美足球最擅长的部分(不是说南美足球就不讲跑动和战术,而是面对难题时要亮剑,到底亮哪把剑的问题)

南美球队在过去长期以来面对欧洲的优势,一是个人能力,二是小范围快速出球配合。这并不是说南美球员的个人技术能够就无视欧洲防守或者小范围传接精准无比,而是一种战术选择。欧洲球队当然不是说不会个人突破或在局部小范围传切,但是他们不会把这个作为一种主要手段,更看重大范围调度转移,整体节奏把握等较为宏观的处理上(典型人物如齐达内、皮尔洛、哈维,当我们回顾这些人的足球生涯,其实很难想起其在世界杯上一剑封喉的经典传球,而马拉多纳、梅西、里克尔梅这些人则都有其流传于世的致命一传故事)。而南美球队传统上在遇到防守时,会更多采用这种风险较大的处理方式,难度固然大,但对习惯固有对位防守的欧洲球队来说却往往能让他们很难受。

问题是,这种小范围快速出球配合,对球队自己队员之间的熟练度要求实在太高。以巅峰巴萨为例,要说巴萨球员的个人传接球能力就超过皇马吗?恐怕不是,但是巴萨青训球员之间的熟悉程度的确是高于一切其他俱乐部。这种踢法的球队以墨西哥为典型,还有沙特日本也有些类似,美国的配合也很熟练,这些非主流二线队伍的特点是本国联赛完善,本土球员能在本国足球文化得到充分培养,从而形成足球思维和认知上的完全一致,以此快速达到小范围配合的熟练。然而南美球员特别是巴西阿根廷已经没这种环境了,大多数过早去了欧洲,因此在配合熟练度上比起其他美洲甚至亚洲球队是有问题的(我们看到其实沙特、日本等亚洲技术型球队在面对欧洲强队时,在小范围配合上并不落于下风)

但是巴西又是个特例,个人能力太强,身体和技术都是世界一流,这些配合问题在没遇到一线强队情况下完全不会暴露,小范围配合的一些瑕疵完全可以靠个人能力控住(所以我们看巴西的传切球有时候有点怪异的感觉,一方面一些不好处理的球被巴西人的天赋加持下都转化为进攻,另一方面又觉得为啥一些传球不是那么完全到位)。而在遇到一线强队的时候,巴西的这些问题就会被放大了(但是基于巴西人的能力,也不会放大到多少),这时候如果战术安排不到位,对手又非常强硬,巴西通常就挂了(荷兰、德国、比利时、克罗地亚已经证明了这点,即便是21年美洲杯的阿根廷也是靠强硬的防守让巴西没辙)

阿根廷就不一样了,本来身体对抗就不行(很奇怪,阿根廷篮球不缺高个也不差对抗,不是个缺乏彪悍文化的国家,足球。。。不知道咋的),普遍技术和灵活性也不如巴西,小范围配合的问题不用等到强强对话就会暴露无遗,所以无论在14年还是18年,阿根廷打得那个焦灼实在是。。。偏偏阿根廷自身还缺乏连续性,每一届的人员更替老化特别明显,想想02年/06年/10年几乎是三代人。10/14年有了一定连续性,确立了核心(梅西),虽然难看总算也打进了决赛(但是没能解决上面说的进攻问题,这一点下面再说为什么解决不了)。在进攻问题没解决情况下,加上年龄老化,年虽然不存在团队熟悉问题,但是进攻能力也没了。

阿根廷的进攻问题过去一直没解决也是个奇葩的事。我不认为伊瓜因/阿奎罗等人不配合不支持梅西,但是积极疯狂的跑动,积极无球跑位并不是伊瓜因/阿奎罗等人的本职工作,他们在俱乐部里也是保存体力以便冲刺的尖刀球员,不可能一到国家队就转变习惯(这一点对梅西来说也一样,他到了巴黎之后才学会真正扮演球队组织者,学会调度)

我没有看去年的美洲杯,但是卡塔尔世界杯这支球队以去年美洲杯冠军为班底(尽管少了一些主力),至少说从教练的层面来看,基本的策略方向是确定的,而不是像以前那样需要摸索。当然,在第一场输给沙特的比赛中,以及第二场打墨西哥的上半场,我听到解说(忘了是听的哪个解说)多次说到:阿根廷这些队员怎么像没一起踢过球似的,简单的传接跑位都经常失误。

但是从小组赛第三场开始,这种情况就基本没有了,到了决赛的时候甚至法国都出现了两三次非逼抢下的传接失误,而阿根廷没有。我在小组赛时看到日本的比赛后,就有个猜想:如果连身体完全没优势的日本人能靠团队配合打成这样,那么当一个南美一线球队完成了磨合和战术体系后,他能爆发的实力是以决赛为下限的。

阿根廷则证明了我这一个猜想。

当然,这个磨合和体系建立绝非那么简单。一个一线球队在参加世界杯之前选人时就已经有了预期的理想阵容和战术规划,但世界杯决赛圈什么都有可能,一个不慎就跌入深渊,更何谈还能逐步改进提升。阿根廷也是天时地利人和占齐,开赛第一场就败给沙特,逼得球队不得不变,不可能还延续过去的体系,恰好后续两场对手属于不算太强,也不算太弱的试金石,墨西哥又是个弱化版阿根廷,形成了非常好的磨合机会(这也得益于可能00后/95后新一代球员心态好,没有02年那种被压力压垮)。5人换人机制也为球队提供了更多的试错机会。对比起来同样是首场被爆冷的德国就比较惨,第二场面对西班牙没机会给他试错和调整,只能以和为贵,到第三场已经不能自己把握了。所以说世界杯的偶然性在这次的比赛里也体现无遗。

随着后面比赛的展开,到荷兰之后,当半决赛对克罗地亚的时候,阿根廷的这条新中轴线已完全成型稳定下来,恰好又是刚成立的新组合,对手也无从针对性研究,在半决赛和决赛上欧洲球队在阿根廷这一套新生首发阵容下是相当无所适从,只能开放性对战。

只要把欧洲球队拉入开放性对战的节奏,南美球队的胜算立刻恢复到几十年前的水平,不说绝对胜利,但一定是分庭抗礼。至于如何进入开放性比赛,在杯赛这种遭遇战中变数太大,教练的灵活应变+南美原生球员的自由发挥是胜负手。

而一旦围着欧洲工业足球体系所设计的思路去踢球,不管主攻(巴西为例)还是主守(阿根廷从未真的守好过),南美球队都没法和这套体系的发明者抗衡。欧洲人最强大的就在于对一套体系充分的研究、绝对的坚持和执行,要在这套体系内去对抗,是完全不可能的。

这不但是足球世界杯的基本法则,也是很多其他领域的法则。

**************************

补充一点对梅西的看法吧。

我并不是特别fan梅西,但是必须说:梅西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靠一己之力给阿根廷带来了第三座世界杯。

这个“一己之力“并不是像马拉多纳86年一届世界杯上一波狂输出带来奖杯,而是从~八年时间,作为球队核心,经历两代球员、多名教练,同时通过自己踢球风格转变调整,坚持不懈带来的天道酬勤的结果。

在梅西之前有大量的“马拉多纳第二”,包括当前教练组的艾马尔,但梅西出来之后,阿根廷不再谈马拉多纳第二,梅西自己是最后一个老马第二。每个承担这个称号的人都肩负为阿根廷夺取世界杯的历史使命,梅西作为最后一任老马第二,他做到了,完成了06年世界杯上场时肩负的使命。

可以确定,未来如果再有例如互联网评选最强球王,选项一定至少是三个,而不是只有贝利和老马。就算要加上齐达内/大罗,但不管什么标准,都不可能少了梅西。完成了历史使命的他,也就有了自己不会被动摇的历史地位。

这里再次感叹:梅西的故事,再次说明了世界杯的重要性。很多人在这之前说梅西并不需要世界杯来证明自己,然而看了这次从小组赛到最后决赛的所有过程,我们必须承认,球王真的不可少了世界杯这个最重要必要条件。以前认为梅西不需要世界杯来证明自己的,既小看了世界杯的分量,也低估了梅西自己的能力。

**************************

这篇关于教练组的帖子也可以参考,可以看看,有些内容可以相互印证,例如抛弃了过去禁区前繁琐“蜘蛛网”的打法(我认为就是伪传控),另外也讲了一下之后阿根廷教练组的变化过程。

如何评价斯卡洛尼和他的教练团队?他能带领阿根廷队帮梅西圆梦世界杯吗?

****************************

看到这位大神 @周浩 的文章

足球随想录(一)——美洲大核心

大神文章中提到的斯卡洛尼的足球其实是重拾86马拉多纳体系,而事实证明自诩现代化工业化的欧洲足球在三十多年后仍然拿这套体系没辙,这个观点说得太好了。尽管我在上面回答里也点明阿根廷回归传统打法,但没有给出和86世界杯的对比(自己没看过)。现在一点醒,才认识到其实前70分钟控场,后20分钟被欧洲人反攻,并非22年特例,86年的比赛里,打英格兰2:0之后在最后20分钟被扳回一球,在决赛最后20多分钟被德国连扳两球,和这次的比赛何其相似,这可能也是球王+工兵战术的固有问题吧。

欧洲人其实就怕这套打法,欧洲人会在各种环境下定义其不科学、落后、碰运气(世界杯谁不碰运气),然而球星战术就是对抗欧洲的不二法门,也是足球最大爆点。欧洲的啥工业化也别鬼吹了,联赛商业化是不错,至于国家队足球嘛,啥现代化工业化?不是移民+黑化么?实质上还不是靠殖民地和移民选出能和南美对抗的球星来,换成本土白人的话,不知道会惨到什么情况(诚实的意大利人、西班牙人就比较吃亏)。

另外对南美足球的核心球员能力定义非常准确,和我上面提到的欧洲球员/南美球员差异有些不谋而合,比我讲得更清晰。

我觉得这种“球王级“球员是可遇不可求,但对于阿根廷来说,在过去三十多年里,能比肩86老马和22梅西的球王当然难遇,但是“半步球王”的选择却不是那么稀缺,里克尔梅/奥特加甚至特维斯,这些人都曾是阿根廷核心,包括梅西自己,10梅西/14梅西/18梅西,和当今的22梅西也有一定差距(22梅西达到了 @周浩 文中定义的大核心标准,但是14梅西还没有)。

我认为阿根廷缺的其实是对核心的支撑体系。别看阿根廷动不动老马第二(也许以后就要梅西第二),动不动就是技术型前腰,但是国家队在斯卡洛尼之前却从来没真的为这个核心打造一支围绕核心的战术体系,说白了就是从来没找到我上面回答中提到的一帮具有技术能力但又能跑能抢的工兵团队。如果有这样的支撑体系,那么以前的半步球王们估计也能进阶了。

不过这样的支撑体系更是难建,你得把一帮子极具天赋的球员拉来诚心诚意打下手,有技术的给我藏着,有射门的给我憋着,不到大哥需要你表演时统统低头狂跑疯抢。。。这就难了,这可能才是阿根廷真正的难题,其实也是巴西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