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打仗有没有发生过什么“神转折”的事?
试想一下,当你指挥的军队远不如敌方,只能负隅顽抗时,天上掉下来的陨石砸入敌方阵营,你顺势击败敌方,这算不算神转折?
这并不是玄幻小说的情节,在王莽篡位后建立新朝,推动一系列不合时宜的改革导致天下大乱,各地出现多只起义军反对新朝统治,其中最大的两股势力是绿林军和赤眉军,吸引着天下有雄心的人士加入,包括汉朝宗室,其中就有东汉刘秀,时任偏将军。
王莽于公元23年派兵镇压起义军,新朝军队拥兵43万,号称100万,将仅有1万军队的绿林军围困在昆阳,刘秀趁乱突出重围去搬救兵。绿林军在被长期围困的局势下,虽然多次击退新朝军队的进攻,但是始终无力挽回局面。
守卫昆阳的王凤甚至多次投降,新朝军队一概不理之。刘秀突围后奔波多地召集军队,也不过万人,数量上远远不如新朝军队。当刘秀率军抵达昆阳时,面对的形式是,占据绝对优势的新军将昆阳围困的水泄不通,随新军出征有王莽上林兽院的老虎、豹子、大象、犀牛等猛兽,时时发出令人胆寒的啸声。
按照正常的剧情,接下来就是刘秀奋力作战,但是寡不敌众战死,昆阳城为新朝军队所破,王莽顺势平定天下,农民起义运动陷入低潮期。但是在刘秀这位透露着逆天改命的光环的人面前,号称穿越者的王莽也无力抗拒。
《后汉书 光武帝纪上》记载: 夜有流星坠营中,昼有云如坏山,当营而陨,不及地尺而散,吏士皆厌伏。意思是,夜间有陨石砸入新军阵中,白天有乌云像山一样倒向大营。在迷信思想浓重的古代,这意味着上天抛弃王莽,新朝天命不再。
陨石与乌云的异像,让新朝军队彻底失去了军心,刘秀顺势里应外合击败了新军。最惨的是,新军在逃跑中,遇到了“大雷风,屋瓦皆飞,雨下如注,滍川盛溢,虎豹皆股战。”在刘秀追兵和天气的双杀下,新军溃不成兵,几乎全军覆没。
更大的影响在于,昆阳之战以后,新朝主力军丧失殆尽,王莽再也无力镇压起义军,仅几个月后,新朝灭亡。而此战中,刘秀以其勇武的表现脱颖而出,获取了足够的政治资历,为日后重建汉朝建立了坚实的基础。此战后仅2年,30岁的刘秀建立东汉王朝。
所以突如其来的陨石,灭亡了新朝,推动建立了东汉,继而影响了近200年的中国历史,堪称战争史上的神转折。在古代,由于人类认知世界的方法有限,对于陨石等这种正常天文现象,通常会被认为是上天的指示,当这种现象碰巧发生在战争中,会发生不经意的效果。
在西方也同样有类似的例子。公元前6世纪前后,波斯高原兴起的米底王朝逐步对外扩张,兵锋直至小亚细亚,与吕底亚王朝爆发激烈的战争,双方在柯孜勒河附近展开长期的攻伐,善后持续5年左右。在某一天,两军正厮杀正酣时,太阳的亮度逐渐减弱,星星也现出身影。虽然不就太阳重现人间,但是两国都认为这是上天的警示,遂罢兵回营,一场持续多年的战争居然被一次日食给终结了。
这场战争根据《希波战争史》的记载和后世对太阳轨迹的推测,发生于公元前585年5月28日。
在天文异像面前,古代无论东西方,都将其和天意或者神的警示联系在一起,形成战争史上的神转折。
我是夕惕若,欢迎关注。
东晋时期桓温率军讨伐成汉,在战斗不利情况下本来想鸣金撤退,结果传令的将士不小心传错命令,变成了击鼓,结果晋军奋力反击,反而取得了胜利,实现了神奇的逆转。
桓温出镇荆州时发现成汉皇帝李势荒淫无道,国力日渐衰微,认为是讨伐成汉的好时机,于是上疏请求出兵,并且不等朝廷回复,就带兵一万进攻成汉。
桓温伐蜀之时初期进展顺利,直逼成都。成汉皇帝李势孤注一掷,决定集中全部兵力和恒温决战,双方最终在成都城外的笮桥展开了大决战。此战恒温因为只有一万人马,而成汉兵力占优绝对优势,因此战局开始对晋军很不利。晋军先锋勇将袁乔几次冲击未能击败成汉军,参军龚护战死,只能后退。成汉军趁势反攻,乱箭一直射到了恒温身边。
见局势不利,晋军将士“众惧欲退”,恒温也决定先撤军保存实力,因此下令鸣金。然而“鼓吏误鸣进鼓”,袁乔听到鼓声以为恒温下令再行进攻,因此率军转入反击,“因麾而进,声气愈厉”,而晋军后军也以为前军获胜,因此都奋勇向前。正在进攻的成汉军遭到突然反击,阵形大乱,反被击溃。晋军趁机全军压上,“遂大破之”,一举攻下成都城。
李势战败以后逃到晋寿,最后决定投降,恒温一举消灭了割据44年的成汉,因为鼓吏出错,最终扭转了一战的局势,灭了一国,也可以说是一个神奇的转折了。
神转折的战役貌似挺多的,想一想甚至觉得不可思议,写小说都不敢这么写,但历史就这么发生了,所以看什么小说啊,看历史多有意思!
1、我允许你先跑39米
网上有这么一个梗,我有40米长的大刀,我先让你跑39米,我是不是很仁慈啊?
但这种人往往忽略一件事,那就是对面也有刀,大概也40米。
半渡而击就说的这件事。公元前638年,楚成王攻打宋襄公,两军战于泓水。中间隔条河,宋军在河这边准备好了,楚军没过河,有人劝宋襄公等他们半渡而击,宋襄公一听:那不行,那太没素质了,我是有头有脸的人,必须讲道理,咋能干那事呢?我让他们先跑39米!然后楚军过河,宋军大败。
这段历史告诉我们孔子为啥总待业,因为儒家真的不适合当时的社会环境。
2、本想淹人反被淹
韩赵魏三家分晋,很著名的晋阳之战。这一战有点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意思。
智伯先问韩康子和魏恒子要地,老韩和老魏不想当出头鸟,都给了,智伯又问赵襄子要,赵襄子这人很牛逼,就是不给,然后智伯就把赵襄子堵在晋阳城里了,智伯在城外大喊:赵襄子,开门啊,你有本事不献地,你有本事开门啊,别躲在里面不出声,我知道你在家!老赵没理他,智伯操了,引晋水灌城。老赵一看,暗中跟老韩老魏碰了个头,三人转头就放水把智伯淹了。
智伯正做梦呢,还以为侧漏了,结果就被咔嚓了。老赵还把智伯的头骨做成酒器:叫你淹我,劳资天天淹死你!
这段历史告诉我们,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淹死的都是脑子进水的。
3、十万个为什么之冬天为什么刮东南风
别被《三国演义》忽悠,历史上赤壁之战那场风不是诸葛亮借来的。
这个问题高考前地理课上我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我们知道,我国气候冬天刮西北风,可赤壁之战是大冬天。最后得出的结论大约是:一个小高压在赤壁以西形成,并逐渐向东移。当此反气旋经过赤壁地区时,赤壁地区受其影响,晚上大雾,白天晴好。当此反气旋移动到赤壁地区以东时,赤壁地区在其作用下,盛行东南风。
当然曹军可能不学地理,但孙刘联军里有地理学霸,于是那一夜,你没有拒绝我,那一夜,我烧死了你。
这段历史告诉我们,每晚七点半,请准时收看天气预报。
4、成语创作大战
有这么一场战争,创造了大量的成语。东山再起、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屐齿之折····
这就是以少胜多著名战役:东晋淝水之战。
我们就从这几个成语说起吧。
谢安本来已经退圈了,因为这场战争,于是C位复出,叫东山再起。开战前,苻坚很牛逼的说:把我们的马鞭扔江里,长江就断流了。意思就是他人多,他觉得自己挺牛逼,结果一打发现不是那么回事,先头部队直接被偷袭了,苻坚再看敌军阵容,草木皆兵,漫山遍野到处都是人。后来溃败逃跑的时候,听见风声鹤唳,苻坚嗷的一嗓子:妈呀,敌军追来啦····我觉得苻坚肯定不敢看恐怖片,心理素质不好。但东晋那边就很屌了,谢安侄子谢玄在前线赢了,捷报回来的时候,谢安正在下棋,他很装逼的继续下完棋,把棋友送走,回来的时候,一步两步,一步两步,似魔鬼的步伐,摩擦摩擦,在这光滑的地上摩擦,结果把鞋跟崴断了。
这段历史···话说谢安和苻坚同志,你们两是语文老师派来的吧?
5、奈何一回头塔没了
本想出去拿五杀,一回头塔没了····这尴尬不尴尬?最尴尬的是,还被队友杀啦···
据说金主完颜亮被柳永一首词忽悠了,什么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于是完颜亮就想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然后就一路南下,所向披靡,打到长江北岸。这特么都打到家门口了,你说可怕不可怕,最可怕的是沿江官员都跑了,部队连主帅都没有,只有一个文官虞允文在指挥!
按说完颜亮已经在准备运动鞋和冲锋衣登吴山了,万万没想到,南宋军民一心,居然把他们击退了?这还不郁闷,郁闷的是,家里传来消息,堂哥篡位啦,还把自己废成庶人。倒霉的完颜亮进退维谷,家是回不去了,南宋也打不下来,正在他睡不着心口闷脑阔有点昏的时候,他被部下杀死了。
这段历史告诉我们,队友坑才是真的坑!
6、生命中的两场大风
也许世上还真的有天选之人这种说法,比如明成祖朱棣,如果说他遇到的第一场大风是个奇迹,那第二场大风怕是神迹了。
白河沟之战:靖难之役中,燕王军队与建文帝军队在白沟河进行作战。朱棣被人前后夹击,燕王三易其马,箭用光了就用剑,几次差点被俘,危急关头,忽然吹来一阵大风,将建文帝方将旗吹断,就在这震惊的一瞬间,朱棣遂乘机以精骑突出绕其后乘风纵火,挥师猛攻,建文帝军队溃散,燕师乘兴追击,再败其军,杀溺蹂躏死者数万人。白沟河之战是决定性的战役。此后,建文帝再也组织不起来大规模的军事征讨。
夹河之战:建文帝三年,朱棣与盛庸夹河作战。盛庸大军据西南,燕师控东北,激战半日,互有胜负。突然东北风大作,尘沙飞扬,燕师乘有利之风势,从左右两翼横击,盛军败逃德州,死伤10余万人。
可能风神觉得影响凡人打架挺好玩吧,就好像我们吹一口气,把一只准备回家的蚂蚁吹到离蚂蚁洞十万八千里的地方。
这段历史告诉我们,举头三尺有神明。
下班了,不扯了。
---------丸---------
文:祁门小谢